华北理工大学钢铁碳中和学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以“培养钢铁全流程碳中和人才”为使命,创新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双碳”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们先后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8所高校、15家企业调研,就是要探索一条钢铁行业‘双碳’人才的专属培养路径。”钢铁碳中和学院行政负责人陈伟教授介绍。

制度破冰:“五维架构”铸育人新章
作为全国高校首家聚焦钢铁碳中和的跨学科学院,华北理工大学钢铁碳中和学院重视钢铁碳中和实验班学生培养,采用“小班化、导师制、学分制、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学生从入学伊始即配备一对一创新指导老师,构建“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每一项制度都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深度融入本科教育实践。
2023年该校出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探索高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良性循环有效路径。“将矿业、冶金、能动、化工、经济等学科‘拧成一股绳’,形成从采矿到碳管理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从《碳管理与碳交易》到《氢冶金》,不仅是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还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不同程度融入了碳中和元素,20学分的‘双碳’课程包让学生懂管理更懂技术。”该校教务处处长吕震宇教授介绍。
育人铸魂:“双课堂”炼复合人才
该学院以传承“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茅以升精神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入日常,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

该校校长张福成教授为该院学生讲授题为《在“四个自信”中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思政课;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茅以升先生的女儿茅玉麟为学生们倾情讲述“我的父亲茅以升”……“钢铁报国”的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单维度技术人才,而是有家国情怀、能扛重任的钢铁脊梁。”钢铁碳中和学院党务工作负责人司福利说。
该学院首创的“钢铁生产全流程跨专业认识实习”让学生跨越专业壁垒。“参加实习,深刻体会到碳中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全产业链的理念重塑。”2022级冶金工程碳中和实验班学生杨杏凯说。
成效初显:在“双碳”赛道上显钢铁担当
该校建立了每月召开双碳人才培养建设研讨会制度,引导鼓励碳中和实验班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职业能力提升活动,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碳中和学院成立三年来,育人成效已然凸显。从学术思维训练营、科研创新集训营等系列创新课程,到大创科研、学科竞赛、技能提升等系列创新实践,在一场场培训和实战中,碳中和实验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碳中和学院全体370名学生85%以上参与了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及科研活动。多家企业表示,兼具钢铁全流程知识与“双碳”管理能力的学生恰恰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当传统钢铁产业遇上“双碳”浪潮,华北理工大学钢铁碳中和学院正以“钢筋铁骨”的育人理念,为行业输送“能创新、能担当、能干事”的新时代人才,在“双碳”征程中锻造属于中国钢铁的绿色未来。(杨欣怡 曹杰 王庆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