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张伟)在日前结束的冀中能源集团第六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暨百名“最美工匠”评选活动中,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被评为职工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其《架空乘人装置速度冗余保护的研究与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西庞煤降本增效》荣获职工优秀技术创新二等奖,武瑞荣获“最美工匠”称号。
据统计,东庞矿2024 年全年共完成创新攻关项目 105 项,累计创效高达800 余万元。
“我们可以将胶囊防喷和多用出渣箱紧密连接,再配合除尘箱,组成一套完整的钻探安全设施……”12月4日,在东庞矿钻探二区区管会上,一场有关“改进胶囊防喷装置”的头脑风暴会激烈上演。
诸如这样的讨论会,在东庞矿15所创新工作室内经常上演。大到制约生产的难题,小到小发明小改造,创新团队都会作为课题进行立项攻关。
一线职工上舞台,万众“创”出新活力。
在该矿通风区,针对采区工作面防灭火工作,党支部书记、副区长戚子特带领团队,就如何提高阻化剂喷洒效率展开攻关。他们通过在采区工作面泵站增设配套设备,实现了阻化溶液浓度的精准调配以及压力的灵活调控。同时,铺设专用管路并安装三通阀门,实现了远程精准喷洒。
”这项改造经过试用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自然发火风险大幅降低,每年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 79.2 万元。“戚子特介绍道。
不仅仅在井下,地面单位也有很多创新项目。
在西庞洗煤厂,聚焦浮选环节这一关键节点,该厂技术主管周占飞带领团队深入开展浮选尾矿在线测灰设备的应用研究。他们通过增加入料流量、浓度检测设备,结合无线通信与先进控制系统,实现了浮选药剂量的精准把控。同时引入尾矿灰分分析仪,使浮选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使精煤回收率提升0.2%,每年创造经济效益 35 万元,产品质量稳定性也得到增强。“周占飞说道。
创新只是手段,只有将职工“智造”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达到催生效益的目的。为推进新项目、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该矿定期开展成果推进会,总结经验的同时,对在应用转化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按实际创效情况再次进行奖励。
“我们还将‘双创’活动与劳动竞赛、‘五小创新’活动结合起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研发,每月一评比,每季一表彰,为职工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同时,不断完善奖励机制,让职工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得到回报,职工创新热情不断高涨。”该矿工会副主席马西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