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张金柱)在传统的高速公路桥梁巡检中,人工攀爬难抵高墩之巅,桥检车行动迟缓、成本高昂,这些难题长久困扰着道路养护部门。如今,随着河北交投集团所属空天信息公司、保阜公司共同开发应用高速公路桥梁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一场关乎道路安全的“桥梁体检”技术变革正悄然重塑着高速公路的安全防线。
破局痛点:无人机编织高空安全网
面对高耸桥梁墩柱人工难以企及、桥腹检测效率与安全难以两全的行业难题,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优势凸显:利用搭载高清摄像头与激光雷达的无人机,突破了物理限制,无惧高墩险境,轻松穿透传统盲区,可从不同角度捕捉桥梁每一处表面纹理。在信号薄弱的桥底等北斗定位“失效区”,系统依然能依靠强大算法支撑自主检测飞行,将人工望而却步的高危场景变成无人机从容起降的舞台,筑起一道“近地一米,安全满分”的智慧护盾。
数据显示,过去需耗费3天的人工全面体检,无人机系统在5小时内精准完成,效率提升超12倍。桥梁精细化体检覆盖度提升八成,从根源确保安全底数扎实。高危攀爬作业锐减,每年高空作业人次直降百次,工人安全风险有效压降95%,行业安全治理树立崭新范例。
此外,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还生成桥梁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为预防性养护提供持续更新的数据支撑,决策准确率提升40%,病害点位直观匹配三维模型,养护任务第一时间通过线上平台精准推送相关部门,告别层层流转,实现“发现即响应、定位即处理”的养护闭环。
技术突破:“三维底座+AI识别”构建桥梁数字库
高速公路桥梁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的技术突破堪称一场“数字基建”。该系统首先通过融合无人机采集的多源异构数据,系统构建出桥梁厘米级精度实景三维模型。这座“数字镜像”完整复刻了物理桥梁的真实状态,成为所有后续检测工作的精准空间基底。
在此基础上,基于三维模型,无人机智能桥检系统的智能航线规划模块能自动生成高度贴合桥梁结构的精细化检测路径。从建模到完成首飞全面扫描,常规场景可在一天内实现,巡检效率相较传统模式飙升60%以上。
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通过训练海量标注桥梁病害样本库,结合先进的视觉大模型与激光差分算法,像是赋予系统一双“AI慧眼”,确保裂缝识别精度认证高达0.1毫米,无论是细微裂缝或是混凝土剥落等病害,都难逃其精准捕捉。此外,所有隐患自动比对入库、空间映射,生成结构清晰的数字“体检报告”。
前景广阔:开启公路桥梁养护新模式
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和山西省交界处的黑崖沟2号特大桥是华北第一高墩桥。该桥采用800米小曲线连续弯梁结构,桥长1121米,平均桥墩高84.9米,其中7号桥墩高达120.5米。目前,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正在此开展试点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无人机巡查巡检系统模式的成功验证,不仅将单桥年均运营成本压缩至传统方式的三分之一,更因其标准化架构与可复制的技术路线,为大规模推广铺平道路。随着桥梁病害数据库的持续积累与AI算法的迭代进化,这套系统可快速复制至路网同类型桥梁,为全域路桥健康管理建立数字化标尺。
无人机巡航的嗡鸣,正是低空经济深度嵌入交通基建动脉的生动注脚。一套深度融合无人机平台、多源感知、人工智能、实景三维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巡查巡检系统的推进应用,标志着桥梁管养迈入“全域覆盖、精准识别、智能决策、闭环管控”的高效监护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