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杨超)近日,中建路桥集团漯河水厂项目正式开启配水管网智能测绘工程,通过无人机矩阵、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对122公里供水管网实施厘米级精度测绘,全面支撑6个乡镇57个行政村的征地勘界工作。面对10天完成全线巡线的特殊挑战,项目团队构建起“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智能测绘体系。
据了解,该项目团队创新搭建智能勘测技术集群,配置3套由大疆M300 RTK无人机、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和智能全站仪组成的测绘方阵。通过Inpho无人机建模系统与ArcGIS地理信息平台的深度耦合,AI算法实现航拍影像的智能拼接与三维建模,建模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由全站仪与激光测距仪组成测绘网格,在50×50米作业单元内形成±3cm精度的三维坐标控制网。
基于BIM+GIS技术构建的数字孪生协同平台,成为工程管理的“智慧大脑”。现场人员通过5G移动终端数据采集实现实时标注管线空间坐标并自动生成征地红线电子围栏。云端数字沙盘实现跨终端数据同步,工程进度、管线走向、征地边界等关键信息动态更新,形成覆盖122公里管网的毫米级精度数字资产档案。
该项目采用的“GNSS惯导+激光扫描”动态监测系统,通过点云数据融合将管线偏差精准控制在±3cm范围。技术组合可使测绘人员减少30%,作业效率提升40%,工程数字底板完整度达98.5%。特别是无人机航测与地面测绘的协同作业模式,实现单日15公里管线的全要素采集。
据悉,该工程作为漯河市重大民生水资源调配项目,通过漯河水厂连通6个乡镇38个供水站,置换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地下水源并解决舞阳县西北部乡镇、原城区部分乡镇城乡供水一体化与城市备用水源问题,水厂建成后,农村受益人口30.4万人。在为农村饮水工程提供地表水源保障的同时,兼顾解决颍河、马拉河等河道生态补水问题,预计每年可回补地下水200万立方米,推动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