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盖巧琳)10月17日,2025年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国网冀北电力承德供电公司作为冀北地市唯一参展单位,携“绿电未来 智慧能源”体系登场,以数字技术破解民生用电痛点的实践成果,成为展会民生服务板块的焦点。
据悉,承德供电公司的“绿电未来 智慧能源”体系正是数字技术下沉民生服务的鲜活注脚。该体系深度整合新能源场站、碳排放、电力设施台账、实时运行数据与气象、地理等多维度信息,联动企业数据中台的电力工单、客户标签服务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构建配电网全域主动服务模型,将技术力量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
该公司始终紧扣“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碳达峰试点城市”三大战略定位,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引擎,推动能源电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探索绿色低碳转型,针对承德“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特点,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构建“源网荷储”全景能源数据地图。通过大数据模型算法,监测全市能源生产消费动态,精准分析新能源消纳瓶颈、区域用能效率短板及碳排放热点区域,为政府产业布局与能源规划提供高效“数字参谋”。
承德复杂的地理环境曾让配电网抢修面临诸多阻碍,但“让群众用好电”的民生承诺始终是电力服务的核心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息不准、范围不清、复电进度不明等问题,承德供电公司聚焦中低压用户实际需求,以AI技术为支撑开展抢修服务创新,落地六大核心应用,包括停电信息一图通览可视化指挥平台、跳闸开关精准定位模型、标签用户精准服务模型等,将服务响应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预判”。
技术革新带来的是民生服务质的飞跃。故障信息报送从过去逐基摸排的2小时以上,压缩至3分钟以内;跳闸位置推演准确率超93%,让抢修人员告别“盲目巡线”。据了解,2025年7月承德特大暴雨期间,该体系的战时指挥模型瞬时分析30余万条数据,研判准确率达95%,助力兴隆、隆化、滦平等重灾区抢修巡线效率提升76%,平均故障修复时长缩短16分钟。在极端天气里,快速复电不仅是点亮万家灯火,更是为民生安全筑牢“电力防线”。
此次亮相数博会,不仅展现了承德供电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民生成果,更践行了“AI+电力”服务民生的责任担当。正如国家推动AI成为普惠资源的政策导向,该体系让数字技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数字经济赋能民生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承德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