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的幸福合唱|牵住“牛鼻子” 一个疏解项目的日新月异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5-05-09 11:36:00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大家加把劲啊,这栋楼下午做管道严密性试验。”5月7日一早,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现场就已经热火朝天忙碌起来,数百名施工人员正在楼内安装消防管道,乙炔切割钢管时的蓝白色火焰不时在各个楼层间闪耀。

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受采访单位供图

  “这30栋住宅楼4月28日刚刚封顶,是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的配套设施,目前进入了二次结构施工和水电消防设施安装阶段。”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副经理赵广森说,住宅建设推进顺利,将于2026年4月分批推向市场。

  占地305.9亩的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总投资40.21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4.06万平方米,包括产业办公、住宅、商业酒店、生活服务配套等综合设施,是一个高水准科创综合服务项目。30栋住宅楼封顶的同时,该中心的主要建筑产业办公楼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开展高水平、有组织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努力为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受采访单位供图

  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的南面,是刚刚落成的中化总部大楼、华能总部大楼,还有由9栋楼组成的商业综合体——雄安国贸中心。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来车往一直是这里的日常,一座座建筑每天都在阳光下“拔节生长”,面貌日新月异。

  “这批住宅楼平均每5天升高一层,质量过硬不必说,建设速度远超国内平均水平。”赵广森说,住宅项目从去年5月开挖基坑,8月底启动主体施工,项目团队风雨无阻推进建设,还总结出了原创的“雄安经验”。

  “标准化施工流程体系”是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团队摸索出的“秘密武器”。自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制定了严密的施工计划与节点目标,合理配置人力、机械设备与材料等生产要素,以高效协同的方式迅速推进施工进度。

雄安新区启动区航拍。新华社发 邢广利 摄

  项目团队工程师对建筑的钢筋绑扎、支模、浇筑、养护四个关键环节摸索出了最佳时间组合,让各环节衔接处于最优状态,实现了“四步循环、无缝衔接”,使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安全也是保障施工进度的关键,项目团队依托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对施工现场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与此同时,建筑材料提前采购、工人技术培训提前组织、人力资源投入保障充足等也是项目团队的工作重点,“我们周边那么多央企疏解项目,建设速度都很快,我们中国中铁作为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建设集团,得用专业优势领跑才对。”中铁(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治平说。

嘉宾参观中国中铁雄安科创中心项目展示区。受采访单位供图

  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不仅有速度与激情的交响,也孕育着雄安新区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推动城市发展上台阶的创新智慧。

  去年以来,雄安新区加快集聚项目要素,开发建设保持强劲态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底,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8354亿元,预计今年将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将突破1万亿元。

  中国中铁是党的二十大之后首家自愿主动以产业集群方式疏解雄安新区的央企。

  2022年11月23日,中国中铁正式宣布带领旗下多家企业以产业集群形式疏解到雄安新区,以“1+6+N”产业集群导入方式聚焦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和高端制造等产业。

2022年11月23日,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揭牌暨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刘向阳 摄

  整个产业集群共同疏解到雄安与单个企业疏解到雄安相比,落地后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是绝然不同的。

  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的落地,不仅为新区带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更成为“疏解—集聚—创新”发展模式的标杆案例。截至今年4月,中国中铁在雄安已经设立了区域总部,已有17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落户雄安。这些机构扎根雄安,持续夯实着雄安的产业根基,逐渐摸索出一条与雄安新区“共建共进”的发展路径。

雄安新区启动区内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新华社发 牟宇 摄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产业集群首批落户雄安的三级子公司之一,是最早享受到雄安新区政策红利的雄安属地企业。公司落户雄安后,以雄安为圆心,以全国为半径画圆,呈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区域营销经理梁鹏刚说,2022年至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实现逐年增加。截至2025年2季度,公司仅在雄安新区的合同额就达到了7.71亿元,实现了开门红。

  五月的白洋淀,芦苇初秀,荷风送爽。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央企在雄安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超过300家,其中2024年新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7家,疏解成效显著,形成了承接疏解压茬推进的良好局面。

  随着中国中铁等龙头企业深度扎根,雄安新区正加速从“一张白纸”迈向“创新高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关键词:雄安,疏解,央企,中国中铁,科创 责任编辑:袁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