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王振宏)5月28日,藁城区南孟镇东只甲小学开展“巧手制香包,非遗润童心”主题劳动课,学生亲手缝制艾草香囊,在穿针引线间感受传统节俗魅力,体验劳动创造的美好。
劳动教室内艾香袅袅,充满欢声笑语。劳动课教师通过图文讲解与实物展示,向同学们介绍香包两千年的历史渊源:“香包又名‘容臭’,古人佩戴它驱蚊避秽,一针一线里缝进的是祈福安康的情意。”孩子们触摸着丝缎、彩绳和艾草叶,眼神中满是新奇与期待。

学生展示自己做的香包。王振宏 供图
活动中,学生们化身“小小匠人”:从穿针引线的基本功练起,到缝合布片、填充棉絮与艾草,最后用彩绳收口装饰。尽管缝制手法略显稚嫩,但专注的神情传递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我的香包歪歪的,但老师说这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三一班学生胡科煊举起缝着爱心图案的香包,脸上洋溢着自豪。
活动最后,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香包赠予老师、家长。“孙子缝的香包比买的还珍贵!”收到礼物的张奶奶连声称赞。部分作品还将捐赠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