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韩雨石 徐盈)近日,自然资源部传来喜讯,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改造案例成功入选《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二批典型案例》,作为河北省唯一代表向全国推广。这不仅是对唐山市在低效用地再开发领域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全国城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唐山模式”。

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河头老街 供图
自2023年9月5日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以来,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中村、老城区、老工矿区和低效工业用地为重点,多措并举,全面开展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有效推动了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型,探索出一条“存量盘活、效率提升、产城融合”的用地保障新路径。
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了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唐山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唐山市、县两级分别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将试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实施步骤、强化保障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保障试点工作高效开展。

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河头老街 供图
推进数字技术应用,是唐山市的一大亮点。建立“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低效用地识别认定机制,全面摸排全市低效用地,并将其纳入“一张图”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同时,加快搭建低效用地再开发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整合地块位置、面积、地类、权利主体等关键数据,建成后可实现“一图可视、智能分析”以及供需对接“网上看地”,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全力开展政策机制探索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围绕支持土地使用权人自主盘活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平稳过渡转型、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化解处置等方面,积极开展政策机制探索创新工作。逐个县区制定政策创新任务,引导各地结合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支持的4个方面14个方向,探索适合本地的再开发路径。目前,《唐山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自主改造实施意见(试行)》《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支持存量房产和土地使用过渡期政策的通知》已作为制度建设成果,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10个省份43个试点城市推广。

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 河头老街 供图
唐山市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