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李方方 康建军)“多亏了志愿者们帮忙,不然我家这几亩麦子还不知道要收到啥时候。”6月18日清晨,涉县偏城镇王大坡村村民张大爷望着已收割过半的麦田,难掩感激之情。此时,20余名身披红马甲的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太行之光”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分散在金黄的麦浪中,有的弯腰割麦,有的搬运麦捆,田间一片忙碌景象。

国网邯郸供电公司“太行之光”党员服务队帮助村民收割小麦。康建军 摄
该公司依托属地服务网络,主动摸排农户需求,聚焦大型机械难进入、人工收割力不足、收获物运输难等痛点,建立“山地麦收”专项保障台账,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今年以来,该公司组建党员服务队,启动“麦田志愿行”行动。组织十余名队员赴田间,实施分工协作模式,划分为收割、搬运、通道清理小组,烈日下高效作业,克服地形与体力挑战,快速推进收割进度,短时间内完成地块三分之一收割量,破解人工收麦效率瓶颈。
针对麦捆下山“最后一公里”梗阻,该公司联动专业部门启用高载重无人机。利用无人机每秒15米飞行速度、三四分钟往返效率,构建“空中运输线”,将沉重麦捆精准送至山下农户院落。
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指引,该公司将供电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志愿 + 科技”协同,既解决农收实际困难,又以创新实践诠释责任担当,搭建电力与群众的“连心桥”,为乡村振兴注入供电动能,让深山麦收既有“科技温度”,又有“服务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