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孙兴兴 翟铁鹰)邯郸市工商联以“参与度、融合度、精准度、创新度、服务度”为核心,深化“五度融合”实践,为机关自身建设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工商联工作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抓手。
提升“参与度”,筑牢全员联动的基础底盘
邯郸市工商联通过三大举措激发全员参与热情:一是建立“岗位责任清单+重点任务认领制”,将年度目标分解到岗、明确到人,让每个人都成为工作推进的“责任主体”;二是搭建“周例会交流+月专题研讨”平台,鼓励干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痛点、服务难点建言献策,已收集合理化建议30余条;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人员每月至少深入5家民营企业、2家商会调研,在实践中增强参与感与使命感。通过打破“被动执行”的思维定式,形成“人人想干事、全员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融合度”,构建内外协同的工作格局
工商联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打破“闭门造车”的局限,实现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邯郸市工商联一方面推动机关内部科室“横向联动”,建立教育培训、政策解读、权益维护、招商引资等跨科室协作机制,避免“各自为战”;另一方面,深化与外部单位“纵向贯通”,联合科技、工信、司法等部门开展“惠企政策联合宣讲”,与高校、金融机构共建“民营企业服务驿站”,今年已协同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130余项。同时,加强与异地邯郸商会、本地行业商会的联系,形成“机关+商会+企业”的良性互动链条,让融合成为凝聚合力的“黏合剂”。
聚焦“精准度”,靶向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邯郸市工商联以“问题导向”提升工作精准度:通过建立“民营企业数据库”,动态掌握企业规模、行业分布、发展需求等信息,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联合9家银行推出“数字工商联平台金融服务”,已为5000余户企业成功放贷突破50亿元;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推送“政策大礼包”,推动惠企举措落地见效;围绕“十万学子进邯郸”计划,建立“邯企直通车”就业创业平台,开展招聘活动和创业培训20余场,为企业注入智力动能;围绕“万企兴万村”举办“邯联助企·郸独为你”直播活动,帮助会员企业畅通销售渠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的双提升。精准度的提升,让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切实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激发“创新度”,注入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泉
邯郸市工商联从理念、载体、机制三方面突破创新:服务理念上,从“企业找上门”转变为“服务送上门”,组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建立“邯郸企声通”服务平台,深化12345热线服务与工商联联系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前置,主动作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活动载体上,打造“民营企业家沙龙”“青蓝接力创新发展”等品牌,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活动增强吸引力,今年已举办12场,参与企业家超500人次;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区域营商环境的科学评估、精准改进提供有力支撑,已成功解决900多个企业关切的实际问题,不仅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更以问题解决推动了政策落地、流程优化和服务升级,让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工作机制上,引入“服务评价反向机制”,由企业和商会对机关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倒逼服务方式持续优化。创新思维的融入,让工商联工作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优化“服务度”,彰显以企为本的初心使命
服务是工商联的立身之本,提升服务度关键在于“用心用情”。邯郸市工商联将“企业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一是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对企业诉求实行“接诉即办”,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二是开设“民营企业法律维权服务站”,联合律师事务所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今年已帮助企业化解纠纷15起;三是开展“暖企行动”,充分发挥邯郸市“7+N”帮扶服务团成员单位优势,通过建立事前准备、一线服务、台账管理、交办督办、办结销号、定期轮换、定期调度、市县联动8项工作机制,依托20个企业流动服务组,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企业务实高效、困难问题直办快办。通过把“服务”二字刻入日常,让工商联成为民营企业信赖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