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李方方 周凌雁)9月26日,国网邯郸供电公司飞巡团队运用无人机“空中接力”新技术,对10千伏纬七073线路进行精细化巡视。这项技术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下的信号传输难题,标志着邯郸市电力巡检能力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空中接力”技术采用主巡无人机与中继无人机协同作业的创新模式。主巡无人机负责对电力设施进行近距离精准检测,中继无人机则在信号最佳空域悬停,构建稳定的空中数据传输通道,确保巡检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实现电力线路全覆盖巡查。
“以往在山区、林区等复杂环境下,单架无人机经常因信号遮挡出现通信中断,导致部分区域成为巡检盲区。”国网邯郸供电公司飞巡团队负责人逄亚冲介绍。2024年,公司组建专业飞巡团队,建成首座无人机机场,推动巡检模式从传统人工向智能化转型。
在实际应用中,巡检人员通过智能系统提前规划航线,无人机具备自动避障功能,在信号弱区域通过“空中接力”实现数据无缝传输。系统还配备智能维护机制,备用无人机可在10秒内自动支援,极大提升运维效率与可靠性。
据统计,自该技术实施以来,山区电力线路巡检周期从7天缩短至2天,故障识别准确率从75%提升至92%,故障响应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24分钟,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