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讯(李昭)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介入手术室内,一台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癌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河北省首批开展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以下简称“钇90治疗”或90Y-SIRT)技术的医疗机构,这一突破标志着该院在肝脏肿瘤精准治疗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院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该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这项创新治疗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诊疗中的规范化应用,为京津冀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彭利。李昭 供图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作为一所以诊治肿瘤为重点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长期致力于肿瘤防治全链条工作,涵盖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综合治疗等关键环节。副院长彭利表示,“钇90树脂微球治疗技术已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临床应用超过20年,累计治疗病例突破15万例,并被纳入中美、欧洲等权威指南推荐,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双重适应症的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产品,同时在欧洲除上述两个适应症外还获批了肝内胆管癌及其他的转移性肝癌,更全面地用于肝癌患者治疗。”彭利教授强调,“该技术在我院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国际先进的治疗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我院在肿瘤综合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学术影响力,为区域肝脏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据悉,此次接受钇-90治疗的是一名肝细胞癌患者,由于肝脏肿瘤体积巨大,剩余肝脏体积不足,如行手术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高。经肝胆肿瘤MDT团队讨论认为,该患者适合钇-90治疗,不但能起到将肿瘤缩小的作用,还可以使健侧肝脏代偿增大,为转化手术做好准备。术后2小时行PET/CT检查验证,肿瘤治疗剂量分布符合预期,且术后第1日肿瘤标记物AFP(甲胎蛋白)较治疗前下降约50%,证明该技术疗效反应快,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当日即可出院。

放射科主任杨光正在实施钇90手术。李昭 供图
90Y-SIRT是在DSA引导下,通过微创介入技术选择肿瘤供血血管,将钇90树脂微球精准输送到肿瘤内,因树脂的比重与血液相近,可随血液流动最终停留在肿瘤的毛细血管末端,实现对肿瘤的全覆盖后近距离持续高能量辐射,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细胞,取得良好的局部治疗效果,同时保护正常的肝脏组织。
“根据指南推荐,钇90治疗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等患者。对于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用钇90进行缩瘤降期、增大余肝争取手术切除或移植的机会;对于不愿意或不适合外科切除的患者,也能进行放射性肝段消融,达到类似手术切除的根治效果;对高复发风险的人群降低手术切除后的复发风险。肿瘤最好位于肝脏的单侧肝叶,如果是多灶的话,一个叶上有三四个病灶,这种情况治疗效果也会很好。”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科主任杨光介绍道。

核医学科主任赵新明带领团队讨论治疗方案。李昭 供图
至于患者对钇90治疗的放射性核素的担忧,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新明教授微笑着给大家解惑:“大家对医疗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不必‘谈核色变’。”赵主任告诉记者,钇90这个核素,主要释放高能量β射线,平均穿透距离仅2.5mm,半衰期仅64小时,96%辐射能量在2周内释放完毕,治疗后无需特殊防护措施。
“治疗前,我们要用锝(99mTc)标记的MAA来模拟我们的手术,确定肿瘤区域的吸收覆盖情况,然后再结合一系列的临床参数为患者精确计算治疗剂量,保证疗效的同时确保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安全。希望家属多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尤其是消除对放射性核素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方式出现在治疗选项中,治疗的效果和可及性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放射科主任杨光介绍说,“目前,在MDT框架下,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成为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

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手术成功实施。李昭 供图
自2022年1月钇90树脂微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以来,已经有3000多名肝肿瘤患者在全国的17个省市60余家三甲医院接受了治疗,目前国内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将钇90树脂微球治疗技术纳入了“惠民保”(如河北的冀惠保)及百万医疗健康险的报销范围,已为数百个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这一技术的实施为无法手术的肝肿瘤患者带来了高质量的治疗方案,既有助于延长生存期,更能提升肿瘤转化为可手术切除的机会。
彭利对未来已经有了不少新规划,“我们下一步要通过更多的学术活动交流,继续探讨剂量、血管的选择、多治疗方案的联合等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升治疗效果。我们还可以通过临床研究,在这些落地的学科讨论之后,鼓励年轻人参与研究,更好地普及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