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数据里“读”河北丨全省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居全国第四

来源: 河北日报  
2025-11-11 09:54:26
分享:

  全省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居全国第四

  小小“一卡通” 服务大民生

  ——大数据里“读”河北(十一)

  5月1日,在北京地铁7号线进站口,保定市民范芮洁(右)和儿子掏出各自的社保卡,将其贴在闸机感应区,顺利乘坐北京的地铁。保定市人社局 供图

  10月31日8时10分,保定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行政文员赵一蔓到河北莲创数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上班。在公司大门前,她掏出手机,打开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对准门禁识别区。只听“嘀”的一声,大门打开,她顺利进入公司。

  中午,赵一蔓和其他员工一起到食堂就餐。她再次刷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打饭,餐费秒结。“现在上班,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就够了!”赵一蔓笑着说,门禁卡、饭卡等统统“下岗”,她再也不用担心丢三落四,工作生活更加轻松便捷。

  自去年年底,保定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用电子社保卡以来,已惠及园区内20多家公司的300多名员工,实现了“一码通行”。

  小小“一卡通”,服务大民生。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7662万人。其中,全省申领电子社保卡6793万张,人口覆盖率达92.1%,居全国第四。

  社保乃民生之依。从省人社厅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不断优化社保卡发放服务,组织22家银行布设6000余个服务网点,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提供“5分钟即时制卡”服务。同时,全省开展线上补换卡、上门补换卡等便民服务,不断提高社保服务质效。

  推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是助力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惠民之举。

  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三级调研员王瑞增介绍,2023年7月,我省成立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领导小组暨工作专班,制定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施方案,将关系民生最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的人社业务、交通出行、就医购药等7个场景列入“一卡通”建设目录,并花费两个月时间改造场所1513个、升级软件269个、更新硬件设备10182个,实现省内人社业务“一卡通用”、交通出行“一卡通乘”、就医购药“一卡通结”、旅游观光“一卡通游”、文化体验“一卡通览”、政务服务“一卡通办”和惠民惠农新增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

  职工刷电子社保卡,可进入产业园区;考生忘带准考证,可通过电子社保卡验证身份进入考场……立足群众需求,保定市在稳步推进7个高频应用场景社保卡“一卡通用”的同时,通过试点建设,创新拓展了智慧园区、智慧校园、智慧社区、金融消费等7个特色场景,打造“7+7”应用场景体系,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场景创新样板。

  深化京津冀人社协同,2023年12月26日,京津冀人社部门在石家庄共同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建立共商共建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编制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整体规划、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场景任务等,共同落实“一卡通”应用统一目录清单,加快实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

  目前,三地已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4万余家医疗机构就医费用“一卡通结”、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24家博物馆“一卡通览”、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小小社保卡,正串起京津冀居民的幸福生活。

  推动“一卡通”跑出服务民生加速度,我省还率先提出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协同立法项目选题,并将其纳入三地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规划和2024年立法计划。

  2024年9月,三地以协同立法的方式,对社保卡“一卡通”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应用项目清单和应用场景、协同工作机制和政府职责分工、服务保障措施等作出规范,为高质量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今年,我省联合北京、天津举办了首届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创新大赛,标志着三地社保卡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

  大赛设立社保卡宣传、应用开发和应用案例选拔3个赛道,吸引了三地高校、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基层服务单位等292家单位报名参赛,共申报项目411个。经过初赛、决赛,大赛最终评选出40个优秀项目。

  “作为全国首个社保卡‘一卡通’专项赛事和首个跨省域社保卡协同赛事,大赛通过赛事搭台、成果唱戏、协同赋能,推动三地社保卡应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共享。”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苏国斌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关键词:河北 责任编辑:徐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