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海关关员对廊道运输铁矿进行视频监管。张志伟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通讯员 魏云昊 汤云涛)5月8日,在石家庄海关监管下,一艘装载3.15万吨矿渣粉的货轮徐徐驶离渤海湾畔的唐山港。这些“工业余料”经环保工艺处理后,“变废为宝”,成为国际市场抢手的绿色建材。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尚坤介绍,矿渣粉是一种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仅为普通硅酸水泥的5%至10%,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
“海关设立的‘绿色循环产业服务专窗’,让我们生产的矿渣粉搭上了绿色贸易快车道,成功开拓了北美市场。”尚坤说。
为支持河北企业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贸易,石家庄海关组建了矿产品出口专家团队,制定“防潮包装+快速取样”监管方案;实施实验室“即送即检”,检测周期压缩至24小时内。
石家庄海关关员对抵港直装矿渣粉进行物流监管。张志伟 摄
在港口后方,一批进口铁矿正通过环港廊道运输带直输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从码头堆场到厂区料仓的全密闭运输。
“廊道运输”模式可以替代传统的汽车运输方式,能实现大量物料的连续、稳定运输的同时又清洁环保。为更好地配合廊道运输,石家庄海关在廊道中设立“智能虚拟卡口”,融“信息采集+数据解析+自动比对”功能为一体,让货物在运输中不受天气、人力等因素影响,实现“无感”称重,每年为企业节约运输时间7000余小时,减少柴油消耗1.2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从‘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到‘全球最清洁钢厂’,海关为我们提供了定制化服务,帮助我们转型升级,取得国家A级环保绩效,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宝忠说。
在渤海湾西侧75km处,曹妃甸港的新天液化天然气保税仓库即将激活“一港一库两泊位”的供气网络。石家庄海关开辟“LNG绿色通道”,“鉴定+运输工具监管”并联作业持续优化流程,依托连续取样与实时检测智能化设备,叠加“视频远程监控+实地巡查”的运用,打造“抵港即卸、卸货即检、秒级放行、全程可溯”的超级通关时速。
畅通的绿色通道辅以智慧赋能的监管手段,不仅有效降低企业碳足迹认证成本,更通过制度创新为低碳贸易价值链升级开辟了新赛道。接下来,石家庄海关将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模式,支持河北更多绿色低碳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