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在电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促进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虚假夸大、低俗营销等问题也在部分直播带货广告中滋生。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直播营销主体守法合规意识,近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网络直播带货广告合规提示》,为直播行业划定“红线”。
明确禁售商品与服务清单
在直播带货的商品与服务选择上,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列出了详细的禁止推销清单。
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和服务,禁止在直播中推销。
处方药、烟草制品(含电子烟)、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的商品和服务,不得通过直播进行推销。
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猎捕工具禁止在直播中推销。
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和失效、变质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商品不得通过直播进行推销。
面向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外培训服务不得在直播中进行宣传推销。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高息借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产品或服务不得通过直播进行推销。
禁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或服务在直播中推销。
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进行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未经广告审批不得进行直播营销。
广告规范全方位细化
在无科学依据或相关证明的情况下,不得虚构、夸大产品的功效、性能。不得虚构产品含有某种成分或采用特定材质。不得虚构产品的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背景等信息。不得使用“最”“顶级”“第一”等绝对化用语对产品进行描述,除非有明确的、真实的、权威的证据支持。不得伪造、编造资质证书、认证标志;声称产品获得过某些奖项、荣誉称号,但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
不得在直播中通过不恰当的对比方式贬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在直播中展示商品或服务不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认为其与某知名品牌有关联。在直播中不得对未获得专利证书的商品谎称成已取得专利证书,不得将“专利申请号”当作“专利号”来宣传。
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不得出现不文明的语言、行为或穿着,给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不得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诱导消费者超出合理需求购买商品等内容。
“刷单”“好评返现”、雇佣水军制造虚假热度、未经授权利用名人形象推广等行为均被禁止。针对特殊群体的产品宣传,必须有科学依据和专业验证。同时,对广告代言也有严格规范,限制特定主体参与直播营销代言活动。
没有科学依据、未经权威机构检测认证,不得声称所宣传推广产品适合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利用名人明星的名义或形象进行推广宣传,不得使用近似名人的“AI数字人”进行宣传。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开展广告代言活动。
特殊行业重点监管
发布医疗、医疗美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由有关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神医”“神药”等虚假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发布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生活美容等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发布金融投资类广告,应当明示风险及责任承担并作合理提示或者警示,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等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
发布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不得利用教育机构、受益者等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发布酒类广告,不得诱导、怂恿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不得出现饮酒的动作。
发布房地产广告,房源信息应当真实,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不得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不得发布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非法集资或者变相非法集资的违法广告。
发布农作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种植养殖等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对经济效益作保证性承诺,不得利用科研单位、用户等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