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维融合 绘就绿色电网“新通道” 河北送变电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14标施工侧记

来源: 河北经济网  
2025-06-27 10:27:47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讯(通讯员 杨绍晗 张哲瑄) 6月25日,盛夏时节,也是果实收获季节。在巴山蜀水的秀美风景中,一条承载着现代能源动脉的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14标段正在四川盆地上不断向前延伸,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在工程沿线种植的绿植也迎来了收获期,给优美的山川增辉生色。

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14标段线路走廊。张哲瑄 摄

  工程建设期间,来自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的参建者们,其使命不仅在于架通能源通道,还探索了一条在复杂丘陵地带实现电网建设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新通道。

  一基一策 打造生态底色

  该工程14标路径长度为109.961千米,新建角钢塔238基,线路沿线丘陵、山地占比超90%。

  工程开工之初,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就定下了“最小扰动、最大保护”的原则,全面摒弃传统粗放施工模式,制定“单基环水保策划”方案。“这里地貌坡度大,植被密,人工铺路就会破坏自然环境。”项目经理高尚一边指着地形图,一边解释道。每次施工前,他都会组织人员通过精准勘测和三维模拟,对塔点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系现状等进行专项研判,编制针对性的环水保措施。同步开展施工便道优化布设,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农道、田埂路进行拓宽加固,尽量避免新增扰动地块,把计划扰动面积压缩30%以上。

  “在施工中,我们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贯彻‘表土剥离、先拦后弃、先护后扰、及时恢复’等一系列生态优先原则,从进场道路选择和铺设,到机械设备的摆放,再到施工废弃物处理,始终保持对周围环境最低程度影响,施工结束后最大限度恢复原始地貌,全面打造环水保典范工程,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等地质的水土资源。”施工策划过程中,高尚对作业人员强调最多的就是打好绿色施工基础,做足施工细节功课。

  为确保环保措施能穿透最后一百米,落实到每一个作业面、每一名员工的执行中,该公司项目团队创造性编制了《施工人员环水保口袋书》。“‘这本口袋书’是我们最得力的助手!它以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编排方式,将复杂的环水保要求转化为一项项能够实施的具体作业措施,比如措施涵盖剥土规范、边坡处理要点、排水沟设置图示、文明施工守则等一线人员易理解、记得住、用得上的科学做法。”该工程环水保专责张哲瑄解释道,“开工前,他就把编制好的口袋书发放至每一位作业人员手中,成为大家随身携带的‘绿色行动指南’,使一线人员将绿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细节把控 做到关口前移

  在工程基础开挖期间,班组作业人员就会逐层剥离表土。“这层土可是宝贝,回填的时候就靠它让草再长回来。”作业人员蔡成林指着现场整理的一堆表土说。

  基础施工前,高尚要求作业人员把地表有植物生长的那一层富含有机物质的熟土选择出来,用绿目网有效苫盖,立起编号牌,并加以保护。

  2024年11月8日,“提前架线段”完工时,也是环水保恢复工作的开始。该公司项目团队没有片刻停歇,立即启动高标准生态修复。

  “这儿原来是紫花苜蓿、狗尾草,先把熟土铺回去,再撒播相应草籽。”现场作业人员边操作边讲。现场人员还针对部分农田地块主动联络村民恢复种植,按标准复垦。同时,施工项目部还与属地林草局等相关单位对接,在塔基边坡处进行“生态袋+植草”绿化加固技术试点,利用植物根系稳固坡面,提高植被复原成活率。

  6R045塔位施工作业时,该作业点附近有几棵小树,高尚在指挥作业时说:“虽然树不大,也不多,但是我们施工中要保护它们,大不了我们在搬运塔料时多走一点路程,绕过它们,不对它们生长造成影响。”施工现场处处展现着施工与环保协调发展的画面

  在铁塔组立现场,钢筋绑扎区域的施工机械旁边铺设了吸油毡和托油盘。“机具难免漏油,为此我们对所有燃油设备下方都铺设了吸油毡,配置托油盘。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电动工器具,从源头减少油污和油烟隐患。”项目总工陈泽光说。

  节能减排 控制扬尘污染

  现场施工时,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措施,积极使用节能型施工设备。电动搅拌机、低排放运输车辆等环保设备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施工项目部严格筛选设备供应商,确保所有设备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施工现场设置了专门的废弃物分类收集点,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不同类型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施工项目部与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公司合作,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张哲瑄说。

  少雨干燥天气和季节,现场管理人员重视扬尘污染的控制。除了采取环保防尘密目网、土工布覆盖等常规措施外,还增加了洒水降尘的频次,确保施工区域及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同时,施工项目部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现场人员的环保意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减少扬尘等污染物的产生。

  创新设备 减少地貌影响

  特高压工程铁塔高,基坑也较深,我们运用旋挖钻机成孔成桩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设备行走移动灵活,定位简单,适用地层广,钻孔速度快,成孔质量高,还节约施工占地,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高尚说。

  在施工现场,部分山地的桩位地形陡峭、地势复杂,有的桩位在大斜坡上,虽然进行了降基处理,但是最高腿和最低腿之间的错差较大。为此,技术人员多次进行现场查勘,熟悉了解土层地质,结合实际制定出基础、组塔施工方案,全面采“机械化施工、流水化作业”模式,通过应用旋挖钻机等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环保水平。

  组塔和架线施工现场,时不时看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为实现对复杂作业环境监控到位,又减少人力的投入,施工项目部增加了无人机监控,在现场以无人机组成的天眼战队每日巡航。

  施工前,我们运用无人机对处于山体的作业点周围进行巡查,查看有没有安全隐患需要消除。施工中,我们通过无人机查看员工高空作业有无违章,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此方法不但提升了管控效率,还减少人员走动,降低了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现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辅助监督施工感触颇深。

  山区和丘陵地带组塔时,施工项目部采用双摇臂落地抱杆组塔方式,只在铁塔基础中间平整一小块地就能开展作业,进一步减少了施工用地。“我们用双摇臂落地抱杆组塔,有效解决了像吊车这样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对环境的影响。”张哲瑄说。

  责任与使命同行,耕耘与跨越并存。面对施工中的重重困难,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广大参建人员用一份执着、一份信念,秉持着“绿色施工、保护环境”的理念,多维融合、多措并举,使现场碳排放较传统施工模式有了显著减少,临时用地的复垦率达到100%,堵塞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建设——保护”的双重目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河北送变电 绿色电网 节能减排 责任编辑:蔡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