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家底”更厚“成色”更足 河北国资国企交出“十四五”答卷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5-11-12 09:45:45
分享:

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朋朋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朋朋

  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147项科技创新核心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29家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11月11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国资委专场。“十四五”答卷里的一项项数据和案例,彰显出河北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家底”更厚,质量更优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和10%。

  “稳是主基调、质量在提升。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推进创新,价值创造能力明显增强。”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在会上表示。

  从具体案例来看,河钢集团40余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河钢新材荣获国家单项冠军企业,河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世界第二大钒钛材料制造商,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在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评估中获得“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唐山三友集团实施了一批百亿级项目,三友化纤、三友新材等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  

唐山三友集团电子化学品公司千级分析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测分析。受访单位供图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们监管企业A股上市公司12家,总市值超1900亿元。‘十四五’时期,新增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2家。可以说,我们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张泽峰说。

  担当科技创新主力军,舞动产业升级“龙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时期,河北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上担当主力军,舞动起产业升级的“龙头”。

  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到3.36%,保持全国前列。

  在科技创新方面,147项核心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纳入国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4项,数量居全国省级第1位。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依托钢铁、化工产业链条,成功孕育出高端高新产业集群,钢铁向材料转型,化工向绿色转型,制造向服务转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河钢集团钒钛新材料产业世界领先,产品畅销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滦集团北方高速动模测试中心获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北建投集团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唐山三友集团高端电子化学品、海洋精细化工等新材料生产线全面建成。

  29家企业重组整合,塑造新国企激活新动能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是促进河北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国资委有序推进29家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涉及资产5274亿元,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整合重组后的河北港口集团,2024年吞吐量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团中位居第3位;河北建工集团整合省建研院,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运营;河北建投集团对河北资产、河北信投、河北国富进行重组,优化省属投资类企业资本布局;跨部门整合9家省属水利企业,组建河北水发集团;组建河北数据公司,加速推进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整合河北物流集团、河北外贸公司,培育全省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目前,省国资委监管一级企业20家,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水务、天然气等公共服务领域,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核心功能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建设新型能源强省、交通强省、临港产业强省、物流强省、旅游强省、数字河北进程中,河北国有企业展现了积极作为,提供了战略支撑。”张泽峰表示。

关键词: 责任编辑:袁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