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省级全国领跑!河北出台民间投资项目库管理办法——“强政策”跑出河北营商“硬环境”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5-11-17 02:16: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袁立朋

  11月11日,全国首个省级民间投资项目库支持政策——《河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

  “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未知风险多,常出现‘项目决生死’的现象,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最难答的题’。”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黄文忠介绍,出台该《办法》,就是要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要素保障、稳定政策预期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广大民营企业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量,激发和增强投资信心,尤其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我省生根发芽。

  “对民营企业而言,项目不仅是生存发展问题,也是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载体。”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瑞锋说,该《办法》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机制设计的系统性、政策工具的集成度、支持方式的精准性等多个方面,让民营企业“看得懂、够得着”,其创新做法有显著的示范价值。

  河北通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观察键合金丝的生产,该产品是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必备材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袁立朋 摄

  门槛差异化  支持更精准

  在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项目投资初期金额往往有限。《办法》对于项目入库门槛不搞“一把尺子”,而是根据项目战略价值设置了差异化准入门槛,对项目进行分层分类精准支持。

  《办法》第七条对可入库的民间投资项目设置了1亿元、5000万元、2000万元三道不同标准的门槛。特别提出将“技术创新类的新产业赛道项目”门槛大幅降低至2000万元,体现了政策对新兴产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支持意图。

  “越是新产业、新赛道项目,往往起步难、资金压力大,尤其是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类的新项目,最需要重点支持。”黄文忠说,设置差异化入库门槛,就是考虑到广大民营企业在创新阶段的发展实际,既能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也能培育出有潜力的优质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竞争格局的“胜负手”,而广大民营企业往往嗅觉敏锐,能紧跟产业发展最前沿进行投资。对此,《办法》在除支持交通、水利、物流、能源、粮食、农业、生态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外,在第六条着重提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项目优先支持。《办法》明确以制度设计引导资源向这些战略方向集中,助力河北产业从“跟跑”到“领跑”加速。

  与此同时,《办法》也提出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作为项目库优先支持领域,因为如果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河北难以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端要素。  

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测试新生产的芯片检测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袁立朋 摄

  措施矩阵化  保障全方位

  土地、资金、环境容量、能源、政务服务等要素是民间投资项目成本最高、决定性最强的关键条件。在《办法》中,为要素保障设立了专章,用8个条款、1200余字的篇幅构建了一个矩阵化的政策圈,涵盖了民间投资要素需求的各个方面。

  “《办法》将分散的政策工具系统整合,同时针对民间投资特点进行了适配性改造。‘要素保障’专章的意图就在于用矩阵化的政策工具包破解民间投资的痛点。”张瑞锋教授认为。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第十七条建立 “清单推送+政银企对接+政府基金跟进” 三重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入库项目清单,举办一对一定制化融资对接会,明确要求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对入库项目的支持。第二十一条提出入库项目将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优先考虑对象,解决了民营企业“单打独斗”找贷款的融资焦虑,将满足其金融需求上升为政府协调的系统性工程。

  土地是项目的承载。第十八条明确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指导民营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清单的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在批准用地时按权限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环境容量和能源决定了项目的开发空间。第十九条提出开辟环评绿色通道,将入库项目优先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和重污染天气豁免清单;第二十条也提出要做好用电需求确认,配套制定电网工程建设时序。这些条款解决了优质项目因环保和能源“天花板”而难以推进的问题。

  政务服务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第二十条专门强调,省市县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在环评、水保、压覆、地勘地灾等相关领域,开展“多评合一、一评多用”模式,同时要求严禁对入库项目重复检查、频繁检查。  

正在秦皇岛市昌黎县海域建设的海上光伏项目。新华社发

  机制系统化  服务全周期

  好的机制是事物正向发展的持续动力。《办法》的另一大特点是拥有双机制协同保障架构。

  第十六条提出将依托“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两个平台,定期向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金融监管局等单位以及属地政府、项目单位定期推送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定期梳理推送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需求清单。

  这意味着,入库项目在双机制协同保障架构下,在省级层面打通了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决策渠道,形成了“项目-需求-响应”的闭环。张瑞锋教授认为,这种双机制架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为领先的制度设计,有助于破解企业办事“弹簧门”现象。

  项目建设往往以年计,周期长、各阶段需求也不尽相同。为确保入库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加快达产达效,《办法》以“三函”调度机制进行了全周期服务设计。

  第二十六条明确提出,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项目投资完成、项目进度、政策保障、支持服务等情况定期调度,将采取“前期函、协调函、提示函”形式,定期或按需会商,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前期函负责推动项目手续办理,协调函负责解决项目出现的跨部门问题,提示函负责风险预警和督促进度。“三函”组合,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协调和规范监管转化为过程服务。

  这种机制将抽象的“加强服务”表态具象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的行政流程,对破解项目中梗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项目治理工具的创新举措。  

邢台市柏乡县一家机器人科技公司员工正在对地震搜索机器人进行导航训练。新华社发

  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和1-8月份分别加快3.8和1.1个百分点。

  “我们不是在给民营企业开小灶,而是在搭建一个各种所有制企业同跑道、同规则、同待遇的竞争舞台;不是用短期优惠引导民营企业投资,而是用长效机制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黄文忠说,《办法》的生命力不在于政府保姆式的服务,而在于它提供的制度化护航,“让民间资本能清晰算得出成本、看得见保障、稳得住预期,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就藏在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里。”

  宏大的制度设计,其价值最终要由企业的切身感受来检验。

  “我发现,《办法》已经用强有力的条款把‘放管服’转化为可执行、可预期的行动,为民营企业打造了一个稳定的‘硬环境’。让我们民营企业在补齐要素短板、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方面信心更足!”河北汇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青涛看到《办法》后感慨。

  作为河北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汇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陶瓷基板、中大型陶瓷结构件,已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IGBT功率模板、光伏发电电路、卫星和飞机关键电子部件的制造。公司一期项目在赞皇县投产后,发展势头喜人。“我们已经在谋划能突破现有材料极限的新一代陶瓷基板项目,到时一定要申请进入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

关键词:河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管理办法,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发改委 责任编辑:袁立朋